尊敬的汪教授 : 您好!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最近从中国美学网站上陆续读到了您的与介绍您的一些文章,对您的系统进化论的美学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深有同感,我看现在的美学教科书即使读上十年二十年也会是白读。为什么呢?因为它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不起审美实践的检验,并且在逻辑推理上漏洞百出,当然我们不能过多的责问那些实践美学论者,我们也要责问一下我们自己:为什么仅仅只有责问呢?如果将旧的破除了,新的将如何何时才能建立起来呢?你总不能让美学从当代大学生的渴望美育的视野中消失吧!
读了您的《动物是否在自然面前永远被动和无能》和《"劳动创造人说"的现代科学审视》的两篇文章,欣喜的感觉到了您的美学思想的巨大的进步。说明您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从生理学与心理学中获取美的实证材料,您正在试图从哲学层面获得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与方法论。我想生命美学的建立将不仅仅来自于对动物生命实证材料的收集,更来自于对人类思维活动的反思与澄清。我始终认为美虽然产生于生命(生存需求),却是人的一种主观的思维活动。正如不能否定动物具有感性思维的能力一样,也不能否定动物能够感知美,也就是说动物一定具有美感。不然你就无法解释动物也具有眼睛,耳朵,鼻子。神经元,大脑等等这样的感觉神经器官了。它们可是它们生命旅程中的侦察兵与司令部,它们可不是可有可无的一件随随便便的摆设。我看真真的摆设只能是那些睁眼说瞎话的人,您说是吗?
从古至今的人学研究领域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当过于贬低了动物的生物属性的同时也贬低了人自己,而过于抬高了动物的生物属性的同时也同样会贬低人自己。这就是现在我们研究人与动物的区别时将会面对的一个非常棘手的两难问题。马克思的历史观从忽略人的主体性的生命意志来拔高理性所思结的劳动与社会关系,造成了人的本质与人的生物属性的分裂,然而现在我们过高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时,造成了人的本质与人的生物属性的分裂,然而现在我们在过高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时,会不会又将造成人的本质与人的理性的分裂呢?应对这样的局面,我看只有唯 一一种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唯物辩证法。既要重点突出人的生物属性,也就是人的生命存在对人的理性思维的决定作用,所谓"我生故我在",也要强调人的理性思维对人生命存在的主观能动性与人的生存实践的指导作用。我常想我们为什么 不能将唯物辩证法变通出一个更适应于人的研究方法呢?我想到了一个方法,也就是唯生辩证法。通过建立起生存与理性的辩证关系来认识人破解美,我想它应该对完善您的系统进化论美学观的哲学基础的构建会有所启发与帮助。
新世纪的生命美学既要在生理与心理学中夯实基础,大量收集详实的生命美的实证材料
,在人学中要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方法论,同时又要在哲学这个形而上的思辨领域勇于创新高屋建瓴。这样才能对全部旧美学产生势如破竹的证伪解构与颠覆的效果。只有这样 我们对美的本质的破解与界定才会犹 探囊取物,中国美学登上世界美学的颠峰也将会是指日可待。
喔!对了,好象在您的文章中没有提到过"生命美学"这个词,是不是还有其它的想法与顾虑,或是我的理解错误,自作主张的将您分门别类了。尊敬的汪济生先生,当您流露出了埋没十年而郁郁不得志的时候,当有人为您鸣冤叫屈而不忘为您鼓与呼的时候,您是否已经认识到了生命美学已经成为了新世纪的中国美学界的正在盛开的一朵艳压群芳的奇葩。它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同与参与,它必将涣发出勃勃生机。有人赶 晚潮,有人赶 新潮,您即是早行人,何不担当起引领潮流的重任呢?我还有一个多余的想法,就是想将生命美学字意提升一下,将其命名为生存主义美学。为何要增加"存在"与"主义"两个词呢?因为:一,美虽然是人的主观的思维活动,但是要强调美并非对的从来就有的,它来源于人的生命体的物质" 存在",要强调生存产生了思维的同时也产生了美的这个不容置疑的事实,要强调美学研究中的唯物主义的物质第一性的基本原则。二,有了"主义"也就有了主见,就有了共同的信仰与有了我们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
喔!对了,写得尽兴了,差点就忘了您是名牌大学的教授,我只是山野中的一个喜好无病呻吟的自以为是的凡夫俗子。我的语气如有对您的不敬,就请多多见谅,好在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创新面前没有三六九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既然是qi 味相投,又何必介意goupi 不比mapi香了。现将拙作《我生故我在》寄与您,期待着您的批评与指导,更期待与您美学思想的交流与合作。
祝思想常新,学术有成!
文励
2004.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