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是什么
美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但是说到美到底是什么,现在的人们还是回答不出来.
其实,美应该是高级的精神现象,美的定义是什么呢?这要从人们的最初认识说起了, 最初人们对美的认识带有强烈的功利性色彩 ,<<说文解字>>中解释美字的意思是:”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然而这不等于美的意思就停留在功利性和功用性上,它应该包含有更高级更广泛的意思,另外,美在平常的概念中,有好处和优点的意思,有的人认为,它意味着不平常的好处和优点,但是是什么样的好处和优点却是概念模糊的.不过美的作用总应该是,对生活中的好与坏,善与恶,对与错等方面的认识,它应该是化解矛盾问题的原因,是引导和驱使人类走上正路的本来力量.
熟知中国文化的人都知道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不仅是千古第一行书的书法范本,而且它也是一篇文笔优美的文章.但是<<兰亭集序>>的可贵之处并不只在这些地方, 而是因为这篇作品是作者王羲之在好友聚会的现场, 临时创作 , 临时书写出来的作品. 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作者所具有的高级的精神境界, 和他所具有的高雅的生活情趣.通过<<兰亭集序>>的创作过程的启示, 我们可以说 , 美就是: 高雅的情趣.雅是正规和标准的意思,高雅则意味着不寻常的好处与优点,
清.叶 在他的著作<<诗原>>中说: “譬之一草一木,其能发生者,理也;其既发生者则事也;既发生之后,矢乔滋植,情状万千咸有自得之趣则情也.” 他指出,万事万物的根源在于它的,理,事,情这三个要素,理是本质的原因,事与情则是大千世界的变化现象.情是美的事物对人产生的影响.所以,美的内容主要有三个,即:1.是立意和主题的正义性;2:是有趣的情节,也就是有意思的原因;3:是对人们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力,而美的总体结构就应该是这三种涵义的综合体.
另外,艺术作为美的产品,它起着塑造人类精神文明的独特作用.我们读着前人的经典作品, 就象在畅游美好的人 生 , 这样的人生享受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 , 它应该成为我们生活追求的根本动力.
美的本质是:真,善,乐。
1.真
应该说真实是美的开始.真是事物原本的状态,缺乏真实感,美也会大打折扣.比如,天然玉石略带微暇就更能显示它天然而真实的美.
理论上的真代表客观事物的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所以真也被称为------合规律性.真是我们通过实践认识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在古代,人们强调认识的客观性,所以提出应该站在”自然无为”和”物化”的立场上认识自然万物.因此,师天法地,通德类情是古人向天地万物学习迈出的第一步.” 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目的是:”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所以,象庄子梦蝶,以物观物,达到忘我的地步,这样才能看到世界万物的本来面目.
庄子在他的著作<<庄子.渔父>>中还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随强哭者随悲不哀;强怒者随严不威;强亲者随笑不和.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无病呻吟,没有真情实感是感动不了别人的.
另外,现代的观念认为,考察事物应该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只有科学才是最忠实于自然,是最客观的观察角度.科学家在从事研究活动的时候必须遵从真实这个原则,往往当他确定某种真实性之后,他会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优美,韵律和节奏等等,他们通过研究活动也能欣赏到研究对象的美.
真的其他意思还有”真理”,真理的力量是无穷的,科学与艺术都在揭示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真理.要想得到真理就要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得出真知,甚至往往实践就是真理本身的内容.我们把总结或者学习来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再次应用和检验,证明了它是基本事实.那些通过反复实践和被反复证明的结果,常常是最可靠并且有效的方法.我们每个人的优势都在于他深刻的实践经验,在他优势的地方往往就是他的强项和别人的弱点.
实践带给人经验,带来真知,也带来智慧.实践获得真理的唯一方法.它可以检验你的真实水平.那些闭门苦思的人,没有真实的经历与感受,其思路会越来越狭窄,那些肯弄清楚各种现象背后的必然性的人,他们才会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得到一片广阔的天空
2.善
善是美的另一个主题.善是理性道德规范在审美中的作用,所以善在美学里也被称为”合规范性”.
历史上有三位最受尊敬和最受崇拜的人,他们就是基督教的圣人耶酥,伊斯兰教的圣人默罕默德和印度佛教的领袖人物释迦摩尼.他们被人们尊为圣人,受到人们的世代的朝拜,接受人们的香火和赞颂,他们有无数的信徒 ,这些都是因为他们是善的代表,他们代表了善的力量,错误的观点认为,只有智慧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其实高尚的品德才能获得应有的尊重,
善在美中存在,说明了道德在美中的存在.审辨善恶的道德感和审辨美丑的美感应该有相同的标准.比如象怜悯,仁慈,公正,感激等情感.孔子在<<论语.八 >> <<诸子集成>>中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尽善尽美是古代人们的审美标准.
善是社会中人与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之间的合理的利益关系,善即是道德感,如果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就可以实现个人与他人以及和社会的融洽从而达到善的表现.
道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伦理与自律.伦理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处的各种应尽的义务和行为准则.伦理就是社会内部的规则与秩序,伦理不是法律,但是它受着社会的约束力.自律则是指个人的自我约束力.它约束人们在行为举止,仪容仪表,作风态度上与社会规范要求的思想品质内容达到统一,只有准则没有自律就会有无视社会法规,破坏公共秩序,盗伐森林,偷捕珍稀野生动物或者肆意排放污物污染环境的个人行为.这样做仅仅有利了他个人,而破坏了全社会其他人和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这就是我们现代社会中最不道德的行为了.
为了达到善,我国古代的孟子在个人的人格修养上提出了:仁,义,礼,智的道德观念,在人性上他还主张培养人的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等,从而产生不忍之性.不忍之性也就是培养和发现自己的良心和良知,它可以引导人自觉的作出符合伦理道德的行动.
古代人们把忠义孝廉,乐善好施,行侠仗义当作是善举,而现代人更提倡团结友爱,扶老携幼,救死扶伤,大公无私,见义勇为等行为.在人格方面则体现为:达理,公平,礼貌,仁爱.这是达成人格完善的四个方面.
善不只是有利于他人,更大的受益者仍然是你个人,因为善是精神健康的人的特征,当你对他人微笑,你也就表达了你对他人的善意,也表达了你对他人的爱,真正的善总是体现在你付出的爱里面,这样的善行可以慰籍和滋润你的心灵,灌溉你的德行,善良总会给你带来健康的心灵.
不善的人在精神上必然隐藏着疾病,因为魔鬼是为人心所创造出来的,善行会驱逐魔鬼的影子,恶行者的心则会被魔鬼所占据.但是发自内心的善也能改变罪恶的灵魂,这种改善不是施舍你的宽容和怜悯,他是对对方也是对你的人性的改造过程.其实人类社会文明的历史也就是对人性改造的过程,使人不再象动物一样野蛮的生存,一样的行为鄙陋,一样愚昧的思想.
3.乐
美的欣赏会唤起人心中一种愉快的感受.这种感觉或是身体的舒适或者是精神的愉悦感.因为美好所以我们会有高兴,满意,喜欢的心情.这就是快乐.快乐同愉悦,是人内心的情感.
快乐产生在个人的需求与满足感结合的体会中,当需求得到满足的刺激时,人才会有”乐”的体验.所以需求与满足是不能分开的.满足了个人的需求也就达到了主观一定的目的,所以”乐”也就是”合目的性”.美与乐的关系也就是美和个人需求的关系.
乐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不会长久的保持,只有在不断的需求和不断的满足时,乐才会不断的产生.满足后的人很难会保持持续的需求.比如人在渴饮之后,要等到下一次再口渴会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乐不仅会在心里反复体验,而且还会升级,它会变成更多的更高级的需要感,这就象贫困的人吃饱穿暖后还会产生其他的愿望,比如象更大的住宅,更优越的生活条件等等.当然,难以满足的需求也会使人降低自己的需求度.在缺乏粮食的年代里,粗粮会成为珍贵的资源,有时野菜也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需要是个人行为的主要动机,行为靠需要来驱使.当需要还没有成为情感的时候,它的目的性还不强烈,而当需要有了情感的参与以后,它就会成为欲望,同时它的目的性会增强许多.有情感参与的需求和满足才会增加对快乐的体验程度.在沙漠中绝望的人发现绿洲时,他会快乐的难以自制.而平常的口渴就不会让人有这样兴奋的感觉.因为需求与满足的高低程度不同,所以一些幸福的人不一定会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而另一些不幸的人也不一定觉得自己可怜.
需要是人的本能和天性,人的需求不止是物质的,还会有精神方面的.有时需求会体现在许多方面和许多的层次上.据说人最高的需求是对自我存在价值得到肯定的需要.
没有快乐是一种悲哀,获得快乐的最好方法就是知道满足,不过分贪求.庸俗自私的人以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乐趣,道德高尚的人则以追求远大的志向为人生最大的乐趣.
二.客观审美
美不是抽象的理念,而是具体生动的形象和现象.审美就是观察美在客观现实世界的丰富表现.
客观审美的内容既要表现正义的美,也要表现现实的矛盾斗争性.综合起来就是美与矛盾斗争的关系.审美就是要表现正义的美在矛盾斗争中达到胜利的结果.比如,体育比赛就显示了竞争与美的结合.从另一方面来说,矛盾斗争的过程也是审美活动的核心.将一切矛盾斗争凝聚在具体的事件和情节中,并按照自然的规律进行发展,这样一来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关系就成为有意思有趣味的审美对象了.从表现上来看,斗争越激烈,内容就越精彩.挖掘,寻找,创造这些有意思有趣味的事件和情节,就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造的基本内容.
客观审美使美从理论走向了客观现实.它将比任何理论更加高级,对人对社会更有意义,其实通过竞争去取胜是一种自然界的普遍现象,但是求索通过正义和正道,使胜利属于真善美,这就是审美的范畴了.一些不顾美的原则的斗争与竞争就会产生丑恶,审美不能避开表现和刻划生活中丑恶的事物,艺术家们把生活中的丑提炼加工成为典型,对它进行揭露,鞭鞑,讽刺和嘲笑,使之成为一种艺术的美.比如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油画<<最后的晚餐>>中的叛徒犹大,<<西游记>>中的白骨精等等.
在斗争中正义与美是不能妥协的.虽然人类的争强好胜之心有时比追求真善美更加迫切,但是从结果来看胜败将只能是一时的,正义与美才是最终的获胜者.
从内容上来看,审美活动的内容就是表现显示生活中的矛盾.以它为中心,寻找引发矛盾事件的契机,思考人物和情节的安排,寻找连接事件情节的线索等等.另外客观审美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1.美的种类;2.美的形态;3.美的层次.
一.美的种类
1.自然美
日月星宸,朝霞落日,大漠长河,青山绿水花鸟鱼虫,自然美是所有美中内容最丰富的美了.那么自然物怎样才能算做是美的呢?
自然美应该表现在自然事物的生命力和它们的运动感上.生命和运动的结合就是生动的美.生动就是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有声有色的活跃状态.有浓烈的生命气息,具体可感的形象等等,比如人体美就在于身体的各部分之间协调的对称和比例;光滑的皮肤健美的身体,青春的活力,愉快的情绪,明亮的眼睛等等,显示出强大的生命活力.自然美正是以为它生动才会显得动人.
东方的美学观以顺应和无为作为达到自然的途径.西方的哲学家则认为,只有忠实与客观的现实才是达到自然的方法.两者的观点都说明应该尊重自然.
生命虽然是蛋白质存在的一种形式,但是在自然美中任何自然事物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对象.人们也可以将无生命的事物看成是有生命的的事物,也可以有双手给无生命的东西以生命,这就象雕塑家用双手给石头以生命一样.艺术家为了使它的作品形象酷肖,逼真和鲜活起来,他就要具备独特的眼光,能选择和发现自然事物的自由性与能动性,以期达到呼之欲出的生动效果来.例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穿花?蝶深深观,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流星透梳木,走月逆行云,”(贾岛);”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孟浩然)
有些凄凌凋落的衰败景象,如残荷败柳,枯木落叶,虽然外形枯涩,扭曲,斑驳,突兀,但是因为在他们身上凝刻了漫长的生命历程中与自然顽强抗争的痕迹,况且它背后的草木繁茂也显示了死亡与衰败深厚的无限生机是自然所传递的生命的火炬,就象白居易的诗所写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自然美最忌讳有人为的穿凿刻划,对自然美来说,人为的痕迹就是破坏.这不仅是对野生环境来说的,在艺术创作上也是如此.真正的生动美是产生在创作者最无求无欲的状态下的.唐代的著名书法家颜正卿,官至尚书,书法文明古今,这样一位大臣和著名书法家,却因家中贫困写了一则<<乞米贴>>,向好友借粮.其中的内容写道:”我没有谋生的本领,全家老小喝稀饭已经几个月了,今天米又没有了,不知怎么办好,今天告诉您这些,希望你给些米,暂时渡过生活的艰难,真是打扰您了,真卿写.”这样的事实生动的作品实在罕见,不但显出了颜真卿为官的德操,而且更显出这件作品的珍贵.这件作品以它生动的魅力流传至今.
2.社会美
人类用实践活动进行向自然索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斗争.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共同从事改造社会的活动,并不断的发挥人的本质力量,创造出社会美来.
社会美的核心是生活,即生活美.生活美来自于人类的生存与竞争的活动.正是生存与竞争才发挥了每一个社会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主观能动性,使人最大限度的去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同时也为创造社会财富作出了建设性的贡献.
社会美必须要站在时代,民族和阶级的立场上进行认识.比如,爱情与死亡尽管是永恒的主题,但它也要有特殊的时代生活背景,可以说每个时代的美都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的历史生活和它的思想.北京故宫收藏的<<清明上河图>>就是我国宋代的著名的社会风俗画.它表现了清明这天宋代汴京的社会生活景象.人们在汴河上赶集,经商,闲逛,做工等等,场面十分热闹,是北宋末期社会现实生活的缩影.也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
美的社会环境所继承的文化基础是大不相同的.这些不同的文化也就是不同的民族各有的文化.文化与艺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也就是具有典型的社会特色.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方的油画就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的差别,但是它们都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
社会美的对象应该是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先进力量和先进人物,他们的性格和行为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美.同时艺术家则要具有科学进步的世界观.他应该怀有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服务的目的去进行创作,他应该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勇敢,俭朴等优秀品质.他还要同情和关注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对他们的革命斗争支持和歌颂,表现他们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人,这些都是时代赋予他的使命.比如<<诗经>>中用大老鼠生动表现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人民的社会生活也许是苦难的生活,但是它仍然是你的有益良师.
艺术家对生存与竞争的了解必须是深刻而透彻的,他要到人民大众中去,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分析,研究和体会,什么是真正的生活和生活美.劳动人民的农耕,渔猎,婚丧,舞乐的生活细节和他们的生活经历可以反映社会的整体思想形态,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只有了解了这些,艺术家的世界观才不会发生幼稚的错误.
3.艺术美
艺术是美的劳动创造.艺术品也就是美的劳动产品.但是,艺术不是工匠式的制造,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独有性和创新性.艺术美的基础是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
艺术家首先要表现现实生活.这种表现不是单纯的摹仿现实,他要更深层次的去揭露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内在矛盾,深刻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能帮助观众更深刻的认识现实生活.比如象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对旧时代的科举考试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理想是人类的愿望,达到理想是艺术家创作的主要目的,艺术家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他能用自己的想象去展望和预见未来,把人们引领到瑰丽神奇的闪烁着光辉的理想境界中去,他会成为促使人们去改造现实的伟大动力.
理想是浪漫主义的基础,他就象沙漠中的海市蜃楼一样,能带给人幻想和希望,但是由于理想并不正式的存在,所以,艺术家要把它虚构的创造出来.神话故事就是原始人幻想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朴实而又虚幻的创造.象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等.有时,因为理想难以实现,也就容易变成为幻想.不过这种”乌托邦”式的美好幻想也能成为促进艺术发展与社会进步甚至是社会革命的一种精神力量.艺术家用作品把人们的心灵照亮.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家努力的劳动和工作.这正是唤起了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艺术家必须要反映大多数人的理想,反映出具有社会意义的理想,这些伟大的理想才能造就出伟大的艺术作品来.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书,就曾经使战争时期的青年获得了新的道德和理想.
理想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神秘梦幻,它必须与现实有某种联系,他应该是合理的,有现实根据的想象,而不只是幻想和空想.这就象放风筝一样,理想高高的飞起,丝线连着放飞它的人,人站在现实的土地上放飞着理想,但如果失去了丝线的联系,理想就飞走而消失了.它应该是对现实生活的积累和提炼,以及对理想的成熟思考后所得出的改变现实的创意和灵感.不仅艺术家本人因此而创作,而观众也能通过欣赏得到灵感和启发.所以说艺术家既依靠灵感来创作,他也创造灵感来启发别人.
创意与灵感是现实与理想结合的结果.创作灵感会使艺术家的想象活动发展到高潮,使他的头脑高度兴奋,伴随着心灵的迸发和激烈的冲动,思如泉涌.它是创作成败的关键.灵感的神秘莫测曾经使人误以为它是神赋予”天才”和”超人”的奇迹,似乎他们灵机一动就会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品来.事实上灵感是勤奋的创作积累,丰富的知识经验,娴熟的表现技巧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及功力综合作用的结果.精湛的艺术品包含了艺术家极大的创作心血和智慧的结晶而灵感只不过是勤奋的追求者在探索的道路上拾到的幸运的贝壳.它就象树上的果实,因为种植者的勤劳,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俞明长
2004.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