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了望台
主持人的话
电影艺术可以说是最通俗的艺术。不过通俗的决不等于肤浅的,在它那平易近人的大俗的外表下,其实是玄机深藏。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那么多常常是颇享"盛名"的电影艺术的"弄潮儿",突然之间就会折戟沉沙、碰到他的"滑铁卢之役",在成功与失败的波峰浪谷间大起大落,不知所措。这种实践者的彷徨失据之态,显然与今天的电影艺术研究领域中,仍然有重大理论盲区存在大有关系。任何一种美学观点,只要它还自诩是有生命力的和存在价值的,就不应该绕开艺术中的这一重大盲区。我们将为这一探索,作出一些努力。
[专题讨论之一] 徐克作品《新龙门客栈》与《蜀山传》比较
编者按:比较常常是认识事物规律的有效方法。这里,选了上海交通大学一些同学就这一专题写的讨论文章,推荐给大家,作为一些思想资料。
我看《新龙门客栈》和新《蜀山传》
刘钦彬
《新龙门客栈》和新《蜀山传》都是徐克的作品,不过我对前者的好感要远甚于后者,对后者的感觉也可以说成是厌烦。新《蜀山传》流光溢彩的奢华画面掩盖不了其无聊、贫弱、幼稚的剧本情节。下面试应用《电影美学导论》课上学到的一些知识,加上自己的个人见解,来分析我对两部电影的看法。
电影是一门艺术,是一个人类审美能力最高综合形态的游戏!看电影是一种审美活动。所以评判一部电影的成功与否,就要取决于观众在观赏过程中和观赏后综合机体部、感官部和中枢部的感觉后而得出的评价。这里说的"综合机体部、感官部和中枢部的感觉",是因为在电影审美活动中,最终对电影的评价是三个部分的总体感觉决定的。我觉得在电影美学中,观众的中枢部活动对最终的评价起到作用的份量最大;在机体部和感官部所得感受类型和程度相同或相近情况下,中枢部感受将是决定性的。而中枢部的感受,又无非主要来源于电影的悬念性、情节性和共鸣性。
电影的悬念性。中枢部作为精神活动的器官,它的活动就是要实现生命体和外界的协调。当这种协调被减弱时,生命体就会感到不快,中枢部就会积极活动起来,为恢复协调而想方设法,于是大脑进入运动状态。电影制造悬念,就是要诱导中枢先进入运动状态,积极探索悬念后面的结果和实质。就这一点来讲,《新龙门客栈》就设置得很好,在快节奏中一连串悬念连续出现,根本让人根本来不及细细思索,只给观众留下一点思考的空隙,观众的思维绷得紧紧的;相比,《蜀山传》的悬念简单,而这种悬念根本无法让观众参与进来,因为该片离奇到观众懒于发动脑筋去想下一步将发生什么(因为离奇的片子其剧情根本是无法预料的,只有导演自己知道),这样无法调动观众的思维,电影成了"独角戏",观众自然就索然无味了。
电影的情节性。这是《新龙门客栈》和《蜀山传》让我产生喜好偏差的最重要因素。我们说情节是提供电影思想和素材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从下图就可以看出。直接兴趣目的物----悬念-----情节-----共鸣------- 心理上达成直接目的。情节是第一位的,其他的都是辅助性的。《蜀山传》的剧情过于简单和老套了。影片中人与人之间复杂而激烈的矛盾冲突过少,没有什么跌宕起伏,这样就难以表现出人的主体性,也难以给演员留下太多的发挥余地,这对于核心是表演艺术的电影来说,是致命的。还有就是《蜀山传》没有注意保持故事情节的一致性。总体可以看出,《蜀》片不是搞笑的,但中间居然插入了章子怡那段"曾经"的台词,这也是败笔之一;章子怡在剧中的角色也纯属多余,多了她反而显得有点荒谬:她不知如何"飞"上了娥眉金顶的;然后又被谭耀文收为弟子;两人产生了感情,两人的恋情给人的感觉是很单薄,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基础。而随后一众妖魔攻上峨眉山金顶后,两人与峨嵋弟子长空无忌死后重生的廉刑发生的打斗更是不合情理,看都看得出来连演员本身都因此而只能生硬地表演;总的来说,这一对情人在影片中对推动情节没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反而使观众产生了不小的反感!而《新龙门客栈》的情节就比较合理,也没有多余累赘。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合情合理,不像《蜀》片中有的地方那么突兀,让人摸不着头脑。
电影的共鸣性。按照通常的定义,共鸣指的是人们欣赏文艺作品时,常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同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达到某些相通、类似或基本一致的艺术感受。电影是基于生活的,但又高于生活;观众欣赏电影,是为了从中寻找心里所追求的,生活中找不到的或者在实际中无法实现的东西,观众希望从电影中看到这种追求的实现,从而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我想把观众在电影中找到了自己的内心需要也称为共鸣,这是片子的成功。角色间的感情变化主要就是通过演员到位的丰满的传神的表演而让观众实在地体会到的,而我们看到的是《蜀山传》中男女一众人物全都玩帅摆酷,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表演,观众无法从他们的动作神情表情中获取那些应该表现出来的信息,所以观众无法产生共鸣。《蜀》片太依赖于高科技特技制作了,把演员自身的表现力退到了次要的地位,这是本末倒置了。《新龙门客栈》对人物的情感、关系刻画就比较深入传神,比如,对于周淮安、莫言、金镶玉以及曹公公四人之间的信任与猜疑、依赖与欺骗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里只是说中枢部的感受是起决定作用的,但不等于机体部和感官部的感受是可以忽略的,其实《蜀山传》达到的视觉和听觉效果在我国电影界是有其开创性意义的,但只是没有考虑到各种美学要素的综合效果。在当今高科技和物质精神生产都高度发达前提下,满足机体部、感官部和中枢部审美享受的手段越来越丰富和先进,随之,电影作为这些手段的高度综合,其综合程度也越来越高,比如出现的香味电影,水幕电影等等,这就是"愈分愈合"的道理;但合中有分,再怎么综合,也总有一种或几种因素是最主要的表现形式,这就是为什么高科技的特技无法越俎代庖,取代电影内容性的悬念和情节。
参考文献:汪济生:《美感的结构与功能》,学林出版社出版。
大 师
不 等 于 经 典
顾毅敏
不知从何时起,希区柯克、库布里克、斯皮尔伯格、王家卫、徐克等"大师级"导演的大号,时不时地映入我们眼帘,各影视节目、报章、杂志"充斥"着大师们的"杰作"。你常能见到诸如"影响人类影史的n个导演"、"20世纪你决不容错过的n个名导名片"的标题。我们这班"没见过世面"的"电影爱好者",便趋之若骛、唯恐失之交臂。可经过一番"洗礼"之后,却感到深深地陷入迷惘之中。"名家"的一定是"佳作"吗?譬如《卧虎藏龙》、譬如《蜀山传》。
遥想当年,徐克的一部《新龙门客栈》征服了多少观众,老少咸宜、久映不衰。可见,其影响力广泛而深远,相当金庸小说之于武侠。究其原因,剧情清晰明朗、跌宕起伏,节奏有张有驰,整体思维紧张度高,人物个性鲜明,对白生动,令人回味。镜头语言出色,画面真实感强,色彩鲜明,配乐恰如其分,与影片协调。特别是其武打设计,新颖、干净,为剧情推进、气氛烘托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塑造了一群爱憎分明、快意情仇的江湖儿女形象,揭示"天地无情人有情"的真谛,将武侠片的高度推上了一个台阶,也奠定了其在中国武侠片的地位。
多年后,徐克的另一"大制作"、"大手笔"《蜀山传》却遭遇"滑铁卢之役"。徐克也背上了"经受不住商业诱惑"的恶名,是劳命伤财又铩羽而归。但说其简单到近乎幼稚又毫无新意可言的情节,大段大段似曾相识的对白,("相识"到哭笑不得)。若非其画面优美、演员亮丽、武打尚可,真要怀疑这两部片子出于同一人之手。仅此,我们只能把它当部超长的MTV来"欣赏"吧。
所谓"成也徐克,败也徐克"。"成"在于他挖掘了电影的"综合性"特点。文学性、思想性、音乐、美术、武打(或舞蹈)、蒙太奇、特效(特技、电脑特技、烟火)等,《新》片差不多都占齐了。这些对电影这门"综合艺术"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分中有合"即是如此。纵观世界电影长廊,那些成功的经典影片,都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如《音乐之声》、《走出非洲》及《泰坦尼克》。事实上不仅是电影这门艺术,其他的感官部、中枢部艺术、游戏活动也都遵循着这一规则。他们很少以完全独立的单元形态进行,大多数是以组合态或综合态进行的。如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食文化,又如舞蹈的发展历程、MTV的音乐形式、"有声"、"有色"、"有味"读物的出现,都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所不同的是,遵循这一准则的自觉性与不自觉性、综合程度高低。近代心理学也证明:"只要各种感觉强度掌握适当,不同感觉器官、效应器官的共同活动是能够提高相互的感应性,从而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达到更高程度的快感的。"(引自《美感的结构与功能》p49)而这些形态的综合程度越高,在观赏者内心激发的顿悟也越深刻、强烈、广泛,也越能证明该电影艺术品有越高现实意义、艺术价值,能产生越大的感召力、生命力和向上的社会效应。这正是艺术家们创造艺术、创造美的目的,也是广大社会人民对追求美、追求真理的需求。
那么越综合越好吗?非也,非也!"综合"并非"搅和"。《蜀山传》便是一例。须知"分中有合",更须知"合中有分"。"在各种不同的综合活动中,各种本质力量的地位并不是完全平等的,几乎总有一种本质力量占有主导的地位,其他的本质力量则应和着这种占主导地位的本质力量的活动节奏而活动。"(同上p50)电影艺术的主导本质力量,其组成部分,我认为应是文学性、情节、思想、语言。就好比那香甜可口、饱满多汁的果肉。而其他元素如蒙太奇、音效、画面等等本质力量都只是为了提高观众对之的兴趣,辅助主导力量--中枢思维奔向目标。如果缺失了前者--思想性,电影将如同一个通红饱满、散发诱人香气的伴有晨露的"腊苹果"。咬了一口,你还会想咬第二口吗?而缺失了后者--艺术性,那也就不是电影了吧。《蜀山传》却连这两者都没有:情节幼稚、对白可笑、缺乏连贯性是"致命伤";满天飞舞的人(仙?)、滥用的电脑特级更是雪上加霜,削弱了本已支离破碎的情节性。
这两者的确很难把握,那些大师级的导演有没有真正"深谙其道"?不敢妄自揣测;可"徐大导"的确没有"把握"。而对于我们这些"电影爱好者",就不必如此精准地欣赏--毕竟对"美"的主观感觉大体相同。只要注意"分"与"合"这两点,相信自己的眼光,定能体味电影这"第七艺术"的神秘之处。
我看《新龙门客栈》与《蜀山传》
商祖斌
抱着学习一些电影艺术手法的目的,我选择了电影美学导论这门课。其结果就是我从课上学到了很多从全新的角度去诠释电影符号的奥妙。在这过程中我既大饱眼福又获益非浅。
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只有同实践相联系才能发出其独特的光彩,所谓"英雄有用武之地"便是如此。理论知识一旦脱离了电影本身,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以前看电影只是单纯的"看",现在有了理论的基础,就可以"欣赏"了。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态,我再次欣赏了《新龙门客栈》和《蜀山传》两部大片。
徐克导演是一个总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大导演,作为武侠片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地位是无可动摇的。自然他的成名作《新龙门客栈》就有了别样的风采。在此之前同样风格的武侠片有很多,可几乎无一让人过目不忘,而这一部就不是过眼云烟了。
首先是影片的氛围,由于是在沙漠中,背景自然是大漠多变的风雨,一望无垠的沙。一般来说,沙漠给人的感觉是枯燥,重复,简单,无聊,那美又从何谈起?但是由课上的理论知识可以知道,"美虽然看起来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属性的客观描述,但这种属性离开了人的自身感觉几乎就无法存在。没有一种具体的美可以离开感觉主体而存在。"(1)周淮安感觉金镶玉:"你就像着大漠一样无情无义。"然而,金镶玉确实也象大漠一样风雨多变,金镶玉就是大漠的化身,从她身上我看出了大漠的风格,大漠的美,这种美就是导演所创造出的一种感觉:变不美为美。相比之下,惊世骇俗的《蜀山传》也如出一辙。蜀山--一个完全由电脑动画精雕细刻出来的真实而又虚幻的世界。说它真实,出色的效果让人身临其境;说它虚幻,则是它在现实中毫无依托。但这种强烈的视觉效果让观众深深体验到了真实的仙境,蜀山是美的,为什么?观众本身对虚幻的世界多少有着美好的向往,无奈梦终究是梦;但是一旦梦的现实化就在眼前,所谓梦想成真时,又有谁不会为之心动呢?我们体验到了梦的真实,自然会认为它是美丽的。在我们精神活动达到了目的的同时,美也顺其自然的体现了出来。
其次谈到了影片的情节。纵观一举成名的佳作大片,多半凭情节取胜。大部分观众都以它来衡量影片的可看性,于是它成了导演们竞相追逐的法宝。《新龙门客栈》一片的内容就相当抓人。开篇邱莫言救了孩子,东厂折磨老臣就一下子激起了观众的兴趣,救了人自然要送人出关,送佛送到西,而出关必要过客栈,东厂自然就要追杀,观众的想法就这样被导演牵着鼻子走。导演编剧在拍摄时所想要表现的就在这样一个个画面中自然流露,情节曲折就成了影片扣人心弦的卖点。每一个画面都使观众思维开始活跃,"思维不断寻找到统一性,做出推测。随着现象的连续展现,这些推测或被推翻或被证实,不断向深层推进。人的情感就会在这一过程中起伏张弛。"(2)例如邱莫言与东厂的人在客栈内剑拔弩张,即将动刀动枪时,观众的思维自然分为两类:一,马上就有一场好戏,动作导演程小东就要上一道功夫大餐,刀光剑影必不可少;二,马上就会有奇迹化解这即将到来的打斗。相对而言前者较多,导演偏偏反其道行之,千户大人的到来立刻化解了一切。于是,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领悟了、都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更为之吸引。这才是导演的高明所在。然而反观《蜀山》,稀薄的情节冲淡了高超的特效,徐克在这部片子中就像"填鸭式"一般单纯告诉观众什么正在发生,而不像《新龙门客栈》要求观众入戏一同探索,为人物的命运牵肠挂肚。《蜀山》中的情节过于简单,让人根本不用动脑筋。换而言之,观众只需用眼就足够了,这正是《蜀山》让人大跌眼镜的败笔所在。即使特技再精彩绝伦,武侠再玄妙高深,主演再靓女帅男,可惜空无一物的情节扼杀了一切。
归根结底,人都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根性,身体力行是一种本能。好导演就会提供你一个机会释放本能,参与影片的活动,而观众一旦加入则理解导演的意图愈发深刻,两者相得益彰。正如休谟所言:"任何容易的和明显的道理永远不被人所珍贵的;甚至本身原是困难的道理,而我们在得到关于它的知识时,如果毫无困难,没有经过任何思想或判断方面的努力,那种道理也不会被人重视。"(3)
最后谈一下影片所引起的共鸣。"共鸣指的是人们欣赏文艺作品时,常在思想感情上引起同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思想感情达到某些相通、类似或基本一致的艺术感受。"(4)惩恶扬善自然是武侠类的主题。虽然现实生活与武侠世界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但许多的特性都是共通的。例如,《新龙门客栈》中,当千户发觉周淮安身份,取出通缉图画辨识时候,观众的心不禁悬了起来:好人被抓?共同的反响就是"不"!于是导演"顺从民意"安排金镶玉妙手一点,"痣"跃然纸上,为了大快人心,金镶玉乘机将矛头指向东厂的人!想必观众不禁会拍案叫绝,好一个金镶玉!迎合观众的思路,抒发观众的情感,就能引起共鸣。《蜀山》同样如此。当丹辰子要求玄天宗杀了自己时,我想几乎所有的人多少都会流露出一丝惋惜。勇于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举动在现实世界也是英雄的行为,《蜀山》中也是。更有一个《新龙门客栈》的例子,周淮安替莫言拔刺的情景:莫言的满头大汗,口咬长发,不禁让人为之生怜,而周淮安的温柔一抱,更让人体会到了爱情的真谛。只有现实生活中扎实的底蕴才能造就经典的画面,从而引起观众的共鸣。共鸣"越深刻、强烈、广泛,也就证明这个艺术品越有深刻的现实主义价值、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效果。"(4)
将影片当小说读,你只能看到情节;将影片当动画来看,你只能看到效果;将影片当教科书来学,你只能看到艺术手法;只有将影片当艺术来鉴赏,你才能感悟到平时无法体会到的许多真谛!
(1)(2)(4)引自《美感的结构与功能》p13、p38、p41(3)引自[英]休谟:《人性论》p488。
观感悬殊的《新龙门客栈》与《蜀山传》
刘 赟
要比较<<新>>与<<蜀>>两部徐克作品其实很难,因为,在我看来,这两部片子根本就没得比.单从感觉上来说,我对<<新>>一片是崇拜的一塌糊涂,而<<蜀>>实在是提不起我的兴趣.
我承认两片的打斗同样精彩,在动作的设计和操作上确实令人叹服,但<<蜀>>的"彩点"也就到此为止了.与<<新>>中人物造型古朴,景色雄奇苍凉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蜀>>的场面华丽且炫技,而人们对于电脑特技应用评论已太多,我这里不想再谈.总之一句话,没有炫到人的心里.我认为<<蜀>>的失败在于没有引起观众的共鸣.而<<新>>成功就成功在仿佛触及到了心里,而且激起了涟漪.
一部电影,或者说"一个文艺作品能够在观赏者心里激发的顿悟越深刻、强烈、广泛,也就证明这个艺术品越有深刻的现实主义价值、深刻的艺术价值和积极的社会效果。"(1)显而易见在这点上<<新>>比<<蜀>>含有了更大的"真理性".在那样一个乱世,真情尤为可贵,更何况是致死不渝的爱情,当莫言一点点被沙吞没时,我的心都被揪了起来,我深刻体会到了剧中人物心中那种无力与悲愤.而当老板娘一把火烧了龙门客栈去会周淮安时,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自古就有痴儿女, 乱世仍有真情在.
<<新>>片真的是百看不厌,每看一边都会有新的感动.此片中幽默与悲凉的完美结合,与《大话西游》有得一拼.实在是让人"爱不释眼".加上剧中三位主要人物的戏剧冲突与情感纠葛也是少有的生动,尤其张曼玉饰演的老板娘最为神采飞扬,泼辣豪放,让人过目不忘,说是"铭刻于心"都不为过,我自己更是喜爱的很.
从"龙门客栈是个交换利益的地方"到"让我们离开这无情无义的地方",<<新>>的连续性相当明显,它"把思维导入运动,思维不断寻找到统一性、作出推测。随着现象的连续展现,这些推测或被推翻或被证实,不断向深层推进。人的情感就会在这一过程中起伏张弛。在这里,人的认识过程是自然的、主动的。"(2)一点儿都没错.<<新>>做到了!情节上比<<蜀>>更大的生动性、鲜明性,给主体带来更大的快感体验。
电影也可以说是一门"通过语言的标志牵引作用",使艺术形态"这种内在的表象运动外化"的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的特殊性质,使文学与电影共通.正像"文学对于中枢部的魅力并不在文字的形式本身,而在这文字的内容,即这文字在人脑中所唤起的表象,以及这表象本身对人所具有的魅力。"(3)一样,组成电影内容的,"既可以是一星半点的表象片断,也可以是森罗万象的表象世界和连绵不断的表象运动过程。然而拆卸开来,仍然是由各级反射活动所组成的。"(4)电影"所能够激起大脑的最高形态的游戏、艺术活动,是以三级反射活动为内容的表象运动,即一般所谓能促人思考的文学。"(5)而作为这门文学三要点的悬念性、情节性、共鸣性,我认为<<新>>都要胜<<蜀>>一筹.关于情节性和共鸣性,我在前面已谈过,现在就来讨论一下悬念性吧.所谓"三级反射的感觉情感游戏必须具有悬念性,这是由中枢部活动和机体部、感官部各种需要的关系决定的。这个关系是一种回环关系。"(6)确实,"悬念的作用,就是要诱导中枢先进入运动状态。为此,它向人显示的首先就必须是人所感兴趣和需要的事物的信息, 以及与前者相依存的一些思想、信念等等。"(7)就像沙漠的荒凉同酒店老板娘的妩媚之间矛盾所引起的悬念.虽然它的显示"仅仅是信息性的、隐约暗示和诱饵性的",但起到的效果比电脑特技的渲染要好得多,因为自然所以生动,此话不假.另外,"悬念要成为真正的悬念,它向观者发出的信息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新奇性,使人不能一观其头而凭经验就能知其尾,因为观头即知尾,思维活动就成为没有必要了。"(8)金镶玉的亦正亦邪使她的行为少了一份可预见性,观众对她和周淮安的结局更有期待感.而且,悬念"也不能完全使观者摸不着头脑,因为完全摸不着头脑,悬念也就在观者头脑里找不到落脚点,'悬'不起来.观者完全在被动状态里,也就产生不了兴趣,进入不了积极的思维,悬念也就形同虚设了。"(9)章子仪扮演的某军人一角实在可有可无,她的出现与其说是悬念还不如说是败笔,因为她实在是令人莫不着头脑,没有她情节并不缺损.
综上所述,<<新>>与<<蜀>>确实没得比.
(1)~(9)引文均见《美感的结构与功能》p41、p38、p33、p33、p33、p33、p34、p35、p35.
我看徐克作品--评<<蜀山传>>与<<新龙门客栈>>
肖 丹
在电影美学导论课上,我们接连欣赏了徐克导演的两部作品:<<蜀山传>>与<<新龙门客栈>>.从整体上说,我更喜欢<<新龙门客栈>>.尽管<<蜀山传>>是2001年新发行的影片,而<<新龙门客栈>>是好几年前的作品,但是我仍然不掩饰我对<<新>>片的喜爱.当时我去电影院第一次看<<新>>片时,只记得我周围的人们不时发出 "啧,啧"的赞叹声,而影片也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于<<蜀>>片,则是看了徐克"空前的特技制作,特技镜头甚至超过了<<侏罗纪公园>>"的宣传采去看的,看完出来,却见大多数人直摇头,我也觉得它只是一块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已.
先看两部影片的相同之处,两部影片都属于彩色有声故事片,即视觉与听觉结合的综合的艺术形态,都非常重视画面与音乐的制作以及二者之间的配合,二者的表演都具有围绕正邪之间的斗争来展开的特点:这就调动了我们大脑中枢部的想象能力进入活动.中枢部必须先接受由各种器官传入的外界信息,即图像和音乐给我们的视觉与听觉器官的刺激,再进行处理,并做出恰当的反应,协调主体与客观.(即我们自己与外界)
再看看两者的不同之处.先看<<蜀山传>>,<<蜀>>片最大的卖点就是它的特技制作,而我认为这正是它最成功也是最失败的地方.纵观电影的发展,可以看出电影的艺术综合性是在不断提高的,这种发展与提高和各种单元艺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是分不开的,这些分化与综合的进行,又依赖于人类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提高.(像视频技术,图像技术,各种计算机软硬件,录音技术的发展).说它成功,我认为特技就是<<蜀>>片的全部,如果剥离了这些特技制作,那么这部影片就会像白开水一样索然无味,它的情节相对于传统的武打片来说又没有大的突破,而且谈不上什么思想性.更何况20多年前的一部口碑较好的<<新蜀山剑侠>>,已向人们介绍过了剧情.<<蜀>>片开始的15分钟,就已经向我们展现了它最突出的部分(特技),也必定会有正邪对立的必然结果(正义必胜),看到了代表邪恶的罪魁祸首(其实只是一大堆头骨到处乱飞),接下去我就失去了对后继部分的渴望,开始了消极的等待.说它失败,纵观全片,特技制作用得太多太滥,而且很多用得不是地方,所以有时效果适得其反,如片中正派人士一起出山时,那情景就向下流星雨一样,人多的有如过江之鲫,根本分不清谁是谁.还有片尾李英奇死时,画面上她的面部随着头有轻微的颤动,可是有部分地方让特技人员用一块白斑遮住就算了,让我觉得有一块面粉粘在她的脸上.也许是有些人会有这样的误解,认为特技制作越多越好,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特技不能靠数量的多少,而要看质量的好坏.说到这,我就不得不提一下1999年好莱坞的<<黑客帝国>>一片,凭着创新突破的特技制作,尽管它的特技不是很多,但照样把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前传>>给比了下去,做到名利双收.(票房好,又得了奥斯卡的技术制作类奖).所以,在拍电影时,我认为特技是要做,但又不能照搬人家的东西,而是要加入自己独特的元素,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蜀>>中的特技,对我来说只不过是一些简单的刺激而已,像最后的邪恶一方的"血晕大阵",就是滔天的血浪,汹涌澎湃,但是它除了让我感到一点恶心之外,并无其它的效果,甚至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这方面,它不如<<完美风暴>>中的滔天巨浪,让我感慨人类在肆虐的大自然前是多么的渺小与不堪一击,不值一提!<<蜀>>片的特技,没有让我中枢部的活动起来,它只是引起我的部分的周围的本质力量的活动,这些活动并未进一步参与到中枢部的活动,所以并未引起我深层次的反应,思考,而只是停留在浅表的感官刺激上,而且<<蜀>>片经常被一些不能推动情节发展反而阻碍其发展的场面,对白所困扰,像片中人物叙述取胜的三种力量――"宇宙的力量,精神的力量,重生的力量",这也许是导演为了追求效果而特别设计的,但是我觉得一本正经地说出来,就是把我们观众当小孩子了.综上所述,我对<<蜀>>的意见:一生看一遍就够了.
接着说一下<<新龙门客栈>>,想想我看<<新>>片的次数,应该不会少于十次了吧!(最近一次是元旦期间上海台播的).但我自始至终认为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影片.画面优美且富有诗意(荒漠中一间的龙门客栈),动作简洁明快(人物间的打斗场面干脆利落).而且两者与音乐的结合非常得紧凑.这样的影片,很自然而然地调动我的各种器官来收集有关它的一切信息,调动了我的各种本质力量活动,来参与到中枢部的想象活动中,使我与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为它们的每一次遇险而担忧,担心正邪力量的对比是如此的悬殊以至最后的对决结果到底如何,这些都紧紧地抓住了我的神经,使我一刻也不能放松,直至结束.还有影片的细节方面,也处理得很好.像男女主人公在客栈楼上相见,他们并没有张开双臂热情相拥,而是二人先默默对视,然后慢慢地靠近,最后携手并肩一起走进去.这个细节明显刻画了二人之间的深厚的感情.再有给我深刻印象的女主人公的那支笛子,这支笛子引起了她的误会,差一点引起了命运的改变,可以说它所起的作用不亚于任何一个人物.一句话,这部片子,我会遇见一次看一次.
电影是摆脱了文字框架的艺术形态.电影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是适合我们需要的,对我们人类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电影能使我们保持充分的活力,全面的运动,也使我们与外界变得更为协调.电影能让我们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之余体验最大的快感与美感,而且对社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电影是一门艺术,欣赏电影更是一门艺术.希望在《电影美学导论》的学习中,我能得到欣赏电影艺术之美的钥匙!
现代中国武侠片的美学--评《新龙门客栈》与《蜀山传》
上海交通大学 物理系
严 明
在几千年的中国文明中,武侠文化是一道绚丽的风景线,由此于近代产生的中国武侠电影也是中国电影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侠义精神是每个中国人心中长存的一块热土,和许多人一样,笔者也很喜欢看精彩刺激的武侠片,在此文中,笔者通过对《新龙门客栈》和《蜀山传》的评述,引出自己对武侠电影的美学看法。
《新龙门客栈》和《蜀山传》是著名的武侠片导演徐克在不同时期拍摄的两部武侠片(严格说来后者是一部神怪武侠片),由于同是一个导演的作品,可比性就比较强。《新龙门客栈》讲述的故事是在塞外,黄沙漫天,气候无常;《蜀山传》说的是天外神仙和神魔交战的玄异之事。虽说同是武侠作品,给人的感觉却迥然不同。《新龙门客栈》结构紧凑,张弛适度,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武侠片的优点。而《蜀山传》则极尽特技之能事,试图以声光影吸引观众。
不过,看过两部电影的人记得的还是《新龙门客栈》中的人物,尽管《蜀山传》是徐克后来的一部力作。观众的感觉就反映在前者的火爆和后者票房收入冷淡。
以美学的观点看来,两部作品的差距是明显的。在汪济生的《美感的结构与功能》一书第48页有这样一段关于电影的话:"中枢部游戏综合形态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摆脱了语言文字物质外壳作为总体框架性媒介物的阶段。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外周效应器和感觉器官提供的鲜明生动的即时感觉和形象,加入到中枢部的游戏活动中来,使各种本质力量都围绕着中枢部的游戏而游戏。它的典型形态就是戏剧和电影。注意,我们笼统地说电影还是不够的,因为电影也可以拍拍一般风景、物象等等,而我们这里指的是能使中枢部积极活动的有悬念和情节的故事性电影。在戏剧和电影中,人们正在调动尽可能多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对应对象物。这种努力在电影的发展中尤其明显。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面到立体、从无气味到有气味的、从静态感的到有动感的,等等,就是这种综合程度越来越高的表现。从严格的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在前面所说的人体各单元游戏的综合形态中,唯有这种以中枢部为中心单元的综合游戏形态,才可能达到最高程度的综合。这也就无怪乎在过去许多的艺术分类法中,人们常常只把戏剧和电影之类才称作是'综合艺术'了。"
正因为电影是"综合艺术",所以调动观众的手段应该是多种的,有成效的,而不应该局限在某一个方面,电影艺术正是这样一种中枢部游戏的综合态。《新龙门客栈》在这一点上做的很好,大漠,黄沙,酒店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塞外酒店的高手云集,叫人悬念丛生;鲜活的人物形象;精彩的打斗场面令人肌肉紧张;仅就追兵的马蹄声就带动了许多观众的心。有一个片断让人印象最深刻:两班人马几乎要打起来,电影镜头突然定格,观众也随之紧张,突然女老板笑脸出现,故作热状洒水,几句玩笑,剑拔弩张的气氛就烟消云散,在一张一弛之间观众就已入了导演的"圈套"。
相比之下,《蜀山传》就逊色多了,过于追求视觉上的震撼,故事平淡无奇,演员的挑选是以俊男美女为主,忽视了人物内在的表现。
从思想内容上,电影的教化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教化不是硬塞给观众的,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亦是电影美学的要点。《蜀山传》中宣扬正义,但有许多地方空喊口号,给人以很累赘之感,虽然《新龙门客栈》血腥场面不少,但故事的结局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导演的意图跃然幕上。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新龙门客栈》的一大亮点,据言,演金香玉最出色的是张曼玉,在影片中的确如此,一个泼辣放荡的女人形象是给人以很深的印象,颇像《红楼梦》的王熙凤的出场。相比之下,《蜀山传》中人物形象平平无奇,明星多,却没一个留下深刻印象的。《蜀山传》是徐克导演从美国归来的第一部片子,可能徐克受了好莱坞特技的影响,特技运用于电影中会增加电影的可观赏性,将来如果有虚拟演员(Virtual Actor)人们也会欢迎,可能《蜀山传》在这方面起了个头,不过千万要遵循美学的"合中有分,分中有合,愈分愈合"的原则(有关概念参见《美感的结构与功能》),否则,中国的武侠片又会失去自我的优点,出现80年代的探索片那样的迷惑。(参见北京电影制片厂《电影创作》杂志89年第10期汪济生、袁建光合撰《钟惦棐的困惑与当代电影美学的使命》一文)。
"大漠情意"与"元神出窍"-《新龙门客栈》与《蜀山传》之比较
王 旖
在品评《新龙门客栈》及《蜀山传》前,我想先交代一个小细节。《蜀山传》我原先并没看过,当老师说要看此片时,有些看过的同学提出了强烈的反对;而《新龙门客栈》我已看过多次,相信大多数同学和我一样,但播放时却没有引起任何异议,这似乎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
言归正传,在我看来,《新》与《蜀》虽同出自徐克之手,同由全明星阵容出演,给人的感觉却有天壤之别。
《新》中景色苍凉雄奇,镜头运用错落有致,节奏掌握松紧得当,加上演员成熟到位的演绎以及精雕细琢的台词,使整部影片荡气回肠,带着苍茫雄浑的大漠之势扑面而来。何等大气!何等壮观!而《蜀》却完全依赖电脑特效和明星效应,人物单薄呆板,剧情发展拖沓(虽然片中以百年为计时单位),内容陈旧空洞,甚至幼稚可笑,虽有炫目花哨的图像镜头,仍逃脱不了苍白乏味的下场。正犹如片中妖魔附体的丹辰子,空有威猛庞大的身躯,却丢失了自己的"元神",岂不可悲可叹?!
那么究竟是什么使作为观众的我给了这两部影片截然不同的评论呢?作为主要靠视觉、听觉传播信息的电影,拥有斑斓绚丽画面又网罗了众多靓男倩女的《蜀》到底为什么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呢?
首先,从武侠片的基础之基础--武打场面来看,《新》中的动作招式新奇优美,片中人翻转腾跃,上梁入地,配以刀剑、飞镖、弓箭等武器,甚至碗筷、泥沙等随手拈来之物,构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武侠世界。更让人信服的是,片中各种人的武功招式不尽相同,周淮安潇洒利落,金镶玉灵动泼辣,莫言飘逸舒展,东厂太监阴险毒辣,就连一个达子都有自己的绝活。这些人各显其能,只打了个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每出一剑,每中一刀,我都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反应,或头皮发麻,或肌肉收缩,遇到血腥场面,还会不由自主地眯眼扭头,完全被吸引了进去。而金镶玉与莫言过招、达子耍刀分羊等段落,虽不见血肉横飞,却也精彩异常,别有一功。最后一段沙漠打斗的设计更是杰作,四人边行边打,矫健的身影在飞扬的沙尘中时隐时现,美仑美奂。另外不可不提的是两段疗伤的戏。当看见带钩的利箭从伤者体中拔出时,我也感觉到了自己身体同一部位肌肉的紧张,这是由视觉引起的肌肉感觉,是由经验产生的二级反射。所谓感同身受,就是如此吧。
反观《蜀》,由于是仙魔之战,其动作场面与其说是打斗,不如说是斗法。演员只要一抖肩膀,其背后的铁翼就会发射出无数利刃;只要一甩手臂,就能如一缕青烟飞上九天;甚至只要一挺胸,就会有密不透风的屏障替他抵挡来敌。满目只见飞来飞去的神妖,眼花缭乱的法器,观众实在难以融入这神魔世界,实在无从感受运动、疼痛、生命及濒死的恐惧和绝望。而少了这些,武侠片的魅力就减了大半,这也就难怪观众会揉着酸痛的眼睛打哈欠了。
虽说是武侠片,题材立意却依然是影片的灵魂。《新》的故事发生于明朝宦官专政、东厂横行时期,讲的是周淮安等人为救忠良之后,与追杀而来的东厂太监展开激战的事。那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时期,东厂陷害忠良也确有发生,观众很容易接受这样的故事,并在观看电影时信以为真,加之人们对孩子无条件的同情与爱护,更使观众能设身处地、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情绪与片中人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观众把正义得到伸张的愿望转为对东厂的憎恶和对周淮安等的支持;两者实力对比的悬殊又使观众自始至终捏着把汗,由衷地关切剧情的发展,这就是"共鸣"和"悬念"的作用,引人入胜,叫人欲罢不能。而《蜀》讲述的是未知年代中,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神道妖魔的故事。片中人物虽也口口声声"正""邪",却是妖魔欲独霸天界、仙人要替天行道这样的无稽之谈,叫观众觉得情节离自己太遥远,无法倾情投入其中也就很自然了。
再者,在人物塑造上,两部影片的差距更是巨大。《新》中的人物几乎个个出彩,人人都具有丰富的性格。周淮安表面上亦正亦邪,风流倜傥,脸上总带着一丝不怀好意的微笑,实则他只钟情于莫言一人,并且嫉恶如仇,一身正气;那些受雇救人的江湖人士,虽也曾口吐怨言,但关键时刻仍把孩子护于自己身下,慷慨赴死;就连东厂太监也有让我心中一动的地方,一个年轻太监被磨碾压至死,另一白发太监身处激战之中瞥见了,忘情地呼喊出声,只这一声,立刻使这个人物立体、饱满了起来。当然,最抢镜的非金镶玉莫属。这个杀人劫货、开黑店、"点蜡烛"的老板娘虽说见钱眼开,但见到自己的伙计被杀,还是毅然挺身而出,奋起复仇。张曼玉把她的风骚、泼辣、敢做敢当、敢爱敢恨演绎得丝丝入扣,精湛演技让人叫绝。而《蜀》似乎只想仰仗特技和演员的名头,人物脸谱化、表演程式化、语言刻板重复,演员一味扮酷,已沦为纯粹的动作执行者。塑造刻画人物应"立典型于情感",若只是往人物脑门上贴标签,强加于观众,那么除了引起反感恐怕是再无功用的了。
另外,从情节表现上看,《新》也高出数筹。在周淮安等人与众太监对峙的戏中,表面上人人慈眉善目、笑容可掬,暗地里却早已是剑拔弩张,再加上金镶玉在其中审时度势,让观众感受到千钧一发的极度紧张感。又如洞房之夜,莫言看似兴起饮酒,实则黯然神伤、默默流泪。可见,电影还是由内容决定的,并不是单纯地传播和接受画面提供的表面信息。
写了这许多,只是表达了一点自己的看法,如果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则甚为欣慰了。
由《蜀山传》与《新龙门客栈》看电影美学
韦 康
电影艺术是一门现代的艺术。虽然它的诞生不过一百多年,但是电影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艺术享受和美的陶醉。人们会为电影的人物而感慨,人们会为电影的情节而感动,人们会为电影中的风景而心旷神怡。电影的美学是人们热爱电影,研究制作电影的理论基础。"电影中的美的最终实现实现与否,是作为精神活动是否达到目的的实践检验"。
首先,我认为要明确:"真正的美感是第二、三级反射机制所引发的肯定性的感觉,而一般的快感是第一级反射机制所引发的肯定性感觉"。因此美感与快感并非同一层次上的概念,而存在一个层次上的差异。快感是人的最初的感觉,当然是能使自己舒服的感觉,而美感不仅仅是舒服,还有心灵上的震撼。因此在电影中我们对各种感觉要加以区别,才能寻觅到美感。
不过,美感和快感也并非矛盾,并非对立。应该说美感从快感而来,但并不是所有的快感都能变成美感。我们可以从《蜀山传》与《新龙门客栈》中找出一些例子。先说《新龙门客栈》中开头的背景为炫目的蓝色,音乐是急促的管弦乐。在龙门客栈的滂沱大雨中,又给人催肝裂肺的感觉。这些画面给人最初是一种紧张的快感,让观众开始关心到底在这间龙门客栈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随后细想又会对这个环境与音乐的搭配感到合理,两者能相辅相成,共同渲染气氛,给人与当时剧情中相同的感觉,这就是一种美感。它恰到好处的抓住了观众的心态。
再说《蜀山传》中有一个场景,一群剑侠在师傅的带领下冲向天空去与妖魔战斗。看到这时最初的感觉就是一种快感,一种壮丽,是为了正义而战的感觉。可看看背景有些泛红,众人化作流星一般飞向天空,这种过分夸大的不自然的特技效果,让人感到十分压抑,无法产生美感。因此从上面两个例子的对比,可以看出感官部的"认识性感觉"可能具有审美的功能。在电影中视觉、听觉带给人的是直接的快感,而之后的联想机制才会给人带来美感。因此,只有让人们联想到十分恰当、深刻的认识时,快感才会上升到美感。正如刚才所说的《新龙门客栈》中的那个镜头让人产生美感,而《蜀山传》中的镜头只能让人产生快感。
电影艺术中的人物塑造要遵循美学的另一条规律"美存在于生命活动与客观世界物质运动的协调关系中"。对比一下《蜀山传》与《新龙门客栈》。
在《新龙门客栈》中刻画了两个截然不同,而又十分成功的女角色:金香玉与邱莫言。其中金香玉是最出彩的一个,彪悍泼辣,无所不为。用周怀安的话说"你就象这大漠一样无情"。金香玉是真的无情无义吗?不是。她为了救助周怀安逃出大漠,一把火烧了龙门客栈,那句"离开这个无情无义的地方找周怀安去"充分体现了她既泼辣又重情义的性格特征。而邱莫言是个聪明、爱憎分明,能随机应变,够江湖义气,重感情的女侠。影片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相对而言《蜀山传》中人与人之间的复杂而又激烈的矛盾冲突太少,情节也较陈旧,没有跌宕起伏,难以体现人的主体性,可以说这是一种缺乏"人性"的电影,虽然故事不是说真正的人的故事。对比之后,我们可以发现电影中人物塑造的美的存在是以情节与人物的表现来体现,而非纯特技的打造。况且《新龙门客栈》中的打斗也很能体现人物的特征。比如邱莫言救孩子的那场动作戏,干净利落,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电影中的美感还应该由情感的反映来体现。情感活动的不同方式如果不和反射联系就不能感觉情感对不同活动方式的约束,更不能发现感觉情感的统一性与连续性。因此电影要给人美感就要有情感上的共鸣。且看《新龙门客栈》中的一个场景:周怀安为了避敌,假装于金香玉结婚,东厂的人要闹洞房。邱莫言挡在楼梯上与他们比酒。大坛酒抬上来,只见邱莫言的泪水和嘴角的酒同时划过脸庞,
这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为了大局,让自己心爱的人与别人成婚,自己还要保护他们,这种感情怎能不让人感动。因此极易在观众心理产生共鸣,体现出美感来。
《蜀山传》中郑伊健与张柏芝也演绎了一段感情,但是有特技打造的破碎的人像,环绕的月经轮,只能是一种新奇的感觉,缺少双方角色真情的表述,又怎能打动观众。从这个角度来说,就很难让人产生美感来。
由以上三个方面对《蜀山传》与《新龙门客栈》两部电影的比较,可以看出《新龙门客栈》在美学上是成功的,而《蜀山传》则不大成功。《新龙门客栈》中有精彩的打斗,壮美的大漠景色,扣人心弦的的情节再配以恰到好处的音乐,是人在感官的快感中得以升华,得到美感。从人物的塑造中让观众们看见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意的角色,深入人心。而从情节和情感中,处处让人心动,处处让人牵挂,这种心灵上的震撼才是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蜀山传》中一味的追求特技效果,冲淡了一切可以产生美感的因素,让观众在各种视觉与听觉的表层快感中度过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但很难带给人艺术上美的享受和回忆。
因此,一部电影要在美感上给观众以享受,就必须从情节、人物和布景入手。它们的有机搭配,再辅以具有冲击力的特技效果和适当的音乐才会让观众从感官上的快感上升为美感,才能与观众的感受产生共鸣。这样的一部好电影才能体现出最终的要求--"美的最终实现才是精神活动达到目的的实践检验"。
2002.10.16
《中国美学》国际网站2000.12中国上海 版权所有复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