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返回主页

《南方周末》

第五版 1996.12.20

《卖画为生的流浪艺术家》

---马艺星:被“买断”的艺术家

《南方周末》报记者 朱强

 

129日结束的第4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荟萃了来自海内外的400余名艺术家,记者采访数日,结识了不少颇有个性和才华的职业艺术家,他们中有的人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艺术成就,有的人仍在苦苦地奋斗;他们都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没有“旱涝保收”的薪水,甚至居无定所,可对艺术的追求始终矢志不渝,所以又有人称他们为流浪艺术家……

   逢周末,展厅里的人比平时多了好几倍,马艺星依旧心定神闲地干着手里的活儿,满脸浓密的胡须和掩不住的书卷气在他身上形成了鲜明反差。

他的心情很好,因为比起昨天来,他手头的这件由一对男女塑胶模特、一个沉重的金属水水龙头(放在被凿空了的“男模特”的脑颅里)、若干细长铁丝管及两块网状铁框组成的“装置艺术品”可能会被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

他正在给这幅作品进行重新组装:把“女模特”的双手拆下来,做成举手飞天状,本来前后叠放的铁丝框架则分别装在两个模特后面,象征翅膀……他的命名是“飞鸟”。

但昨天这件作品在末被改装前却被称为“1+1=0”,问其含义,他微笑作答:“我渴望人类的交流能够永远处于一种和协流畅的状态之下,但现实生活中的大量外在形式(如人的嘴巴和眼睛)往往不能尽意传达,因而我就把在模特头颅中的水龙头(象征思维)打开,然后在他们之间插满了交流信息的管道,仿佛武打小说里的“传音入密”,聚精会神,心无挂碍,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因为个性沟通的结果是共性的产生,‘0’象征着共性的状态。 ”

仔细琢磨一下,这番分析确实有些哲学的意味。

不断变化的艺术形式能够达到截然相反的艺术效果,这也是马艺星今天为他的作品重新命名的原因,他说这种“命名”工作每天都会改变。

应该说马艺星是幸运的,这位浙江美院的高材生在经过十几年艰苦的艺术磨砺这后,作品开始为海内外众多收藏家购买收藏。今年春天,一位日本商人竟提出收购他今后10年创作的所有作品,目前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他快成“包身工”了。

我问他是否像文学圈里的周洪那样跟别人签了“卖身契”。他不假思索地对“卖身”加以否定:“对方理解我的作品,支持我的创作追求,又能为我提供创作经费,这有什么不好呢?”

马艺星现在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职业艺术家,他在上海一家宾馆租了间套房,潜心创作。

究意这是否真实,我不太清楚。但我知道目前在国内仅靠卖画完全能养活自己和家庭的人不多,另外这次博览会上马艺星也是一脸的轻松。是啊,既然10年的作品都被“买断”了,他还愁什么呢?

《南方周末》第五版 1996.12.20

  回主页返回主页